|
以房養老”,2014年由保監會的一份名為《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》的文件提出,指的是老人把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,保險公司為老人提供每月的生活費、護理費等,等到老人百年之后,抵押的房產由保險公司來處置。這個正式的政策實施了兩年,應者寥寥,不過78名老人參加。保險公司對此也非常謹慎,或者說缺乏興致,產品稀少,設置的條件也很苛刻。總之,官方的或者名面上的“玩法”對于雙方都缺少吸引力。然而,這個概念卻被很多理財公司、貸款公司玩得風生水起。證券日報一篇名為《以房養老開閘后亂象叢生 非保險機構產品混亂》的報道寫道:《征求意見稿》下發后不久,一些非保險機構迅速嗅到了商機,在保險公司的以房養老產品尚未成型之前,搶先推出了以房養老產品。這些機構有的自稱為房地產公司、有的自稱為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、有的機構甚至還在組建之中便已經開始推銷相關業務。
一些公司或者中介未必是抱著騙人之心為之,但是客觀上卻幫助別有用心之徒把“以房養老”給忽悠成了“養老房詐”。比如,前文提到的火星時空網絡有限公司。該公司不止悄悄過戶了一套房產。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曾經采訪過一個與火星時空有關的案例,劉大媽住在北京市豐臺區,一直獨自生活,唯一的經濟來源是不到3000元的退休金。因為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,退休金的一大部分還要用來購買藥品。2014年秋天,劉大媽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家公司的副主任石某,在石某的名片上印著“民政部主管——以房養老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”的字樣。隨后,石某向劉大媽介紹了一個“以房養老”的政策,只要把房子抵押出去,就可以每月收入幾千元。然而,最后的結局是,火星時空消失了,劉大媽的房子被貸款人給賣掉了。記者聯系了石某,他說,我們實際上是做好事,阿姨趕緊去報案吧,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。